1980年2月29日,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说了这样一段话:“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问题,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即使开短会、集体办公,如果一件事情老是议过去议过来,那也不得了。总之,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这段寓意深刻的话,在当时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改革开放之初,百业待兴,但“文革”遗留下来的开长会,讲空话、套话、长话风气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引起人们的反感。陈云曾经气愤地说“开会不要开死人”。1980年1月,胡乔木也给邓小平写信,希望他能在中央全会上就集体办公和改变冗长会议问题讲一讲。
邓小平的这段话是针对当时的情况有感而发,也是他的一贯作风。早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说过:“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开委员会讨论,开书记处会议讨论,这样开会要开死人的呀。”邓小平反对会多、会长,更反对讲长话、讲空话。他出席会议时尽量讲短话,没有话宁可不讲。
1981年11月5日,中共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向邓小平报送了《关于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并请他致开幕词。邓小平批示:“不致开幕词,因为没有必要,无话可讲,但我可主持会议。”1982年10月30日,中共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再次请邓小平出席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并讲话,邓小平仍然这样批示:“没有新的话要讲。闭幕时我出席,但不讲话。”
邓小平讲话,一般不用事先准备稿子,只有在一些重要场合,一些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阐述时才由别人帮助起草稿子。即使这样,他也总是要求起草人要从政治角度看问题,要能抓住要害,文字不能太多,而且都是自己先写出简明的提纲。比如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他自己写的提纲只有四页纸,但要讲的问题,要突出的观点都有了。1979年3月27日,为了准备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他专门把胡乔木等同志请到家里,谈稿子的起草问题。看了已经起草的稿子,他说:现在文字太多,枝叶太多,比较平淡,吸引力不够。现在要强调的只是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