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干部论坛

高举旗帜 维护核心 忠诚担当 创新竞进

李鸿忠: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而奋斗【4】

—— 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鸿忠

2017年05月31日08:32    来源:天津日报

原标题: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而奋斗

  四、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天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现代化的天津一定是一个领风气之先的天津,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化天津。要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城市第一定位,以敢于领先之魄力、敢闯敢试之作为,争当改革开放先行者、排头兵。

  1.坚持理念先行,向思想解放要动力。天津发展的天地之大,取决于观念转变之大。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念好市场、开放、绿色、创新、人民“五所大学”,以制度、措施、办法、氛围倒逼观念更新、理念创新。坚决破除等靠要、“不找市场找市长”的传统思维,树立市场为帅、需求为王的理念,以市场定取舍、论输赢;坚决破除官尊商微、官大商小的官本位意识,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对企业家要敢亲真清、热情坦荡,对初创企业要重点施肥浇水、给予阳光雨露,“护幼、容错、不赦罪”;坚决破除一亩三分地的封闭观念,树立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理念,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使九河下梢成为融商汇智、撷英汇萃之地;坚决破除怕字当头、自我设限、畏首畏尾的“蜗牛”思维,树立以新应新、以新赢新的理念,敢喝头口汤,敢吃第一只螃蟹;坚决破除坐而论道、知行不一的不良习气,树立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理念,多一些亲力亲为,多一些下地扶犁,汗珠子摔八瓣,撸起袖子干起来。

  2.坚持改革攻坚,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体制机制是发动机,各种生产要素是燃油,抓住体制机制创新,就牵住了改革的“牛鼻子”。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改中有坚守、破中有新立,义无反顾推进改革。一是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打通“最后一公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坚决去除烦苛之弊、施行公平之策、开启便利之门。二是聚焦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统筹推进金融财税、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健全生产要素市场,疏堵点、拆藩篱、破壁垒,使天津成为制度创新、要素聚集的高地。三是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全面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壮大民营经济阵容。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增值增利增效。继续支持中央企业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行动计划,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更多领域,尊重民企、信任民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让更多勇于创新、敢于冒尖的企业家脱颖而出,让天津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福地。四是聚焦先行先试,着力落实各项改革试点试验。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突破示范作用,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大改革试点,敢闯敢试敢领先,出彩出新出成效。

  3.坚持开放先导,向全面开放要空间。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外智“五外”联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世界为天津用、天津为世界用。一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打造多式联运跨境交通走廊,推动产品、品牌、技术、产能走出去,提高经贸合作区建设水平,积极培育新型外贸业态,密切人文交流和科技教育合作,扩大国际友好城市交往,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二是推进全方位对内开放。做好向东开放文章,加强与环渤海、东部沿海地区合作;放大向西开放效应,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精准高效做好对口协作帮扶工作;借重向南开放资源,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的战略互动;发挥向北开放优势,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三是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坚持把扩大开放同改革体制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创新结合起来,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金融创新、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国际航运功能等方面深下功夫,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真正“试”出新机制、新动能、新成效。

  五、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

  绿色是自然本色,是发展底色。要把“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贯穿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把城市建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1.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推进绿色现代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一是推进生态环境绿色化,让美丽与津沽大地相拥。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是天津发展的金山银山、最大本钱,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珍爱生命一样珍爱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打造保护、治理、监管“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绿色谱系。要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打造“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屏网相连、绿满津沽”的城市森林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蓟州山区、沿海滩涂、河流湿地,决不能让我们城市的“肺”和“肾”受到污染。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工作严查、责任严究、损害严惩。二是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让美丽与发展同行。绿色发展是资源环境“紧箍咒”下的生存之道、治本之策、双赢之路。更加注重绿色GDP,强化绿色导向,打造生态型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减排激励和排放约束,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消耗总量和开发强度双控,加大各类垃圾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力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三是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让美丽与百姓生活相伴。生态环境就是民生。要把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做足,把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实,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注重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绿色现代化真正“化”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中,“化”在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