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市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数据是抽象的,对西藏的各族群众而言,幸福不仅仅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是八廓街里信教群众手上悠悠不息的转经筒,街边甜茶馆里一杯香浓的甜茶,城市广场上幸福的锅庄,藏北草原上辽阔的牧歌……
民生关乎发展稳定,民生关乎人民福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胸怀天下、情系人民,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在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从安居工程到供暖工程,从“八到农家”到“十件实事”,从“先进双联户”到驻村驻寺,从教育“三包”到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闪耀着执政为民的光辉,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雪域高原各族儿女的心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改善民生的政策理论,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大力实施民生先行战略,每年把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重点向农牧民、向基层、向弱势群体倾斜,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努力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把党的关怀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民生画卷”。 无论是广袤的羌塘草原,还是山高谷深的藏东大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牧民,民生投入的真金白银惠泽每一个人。幸福,绽放在西藏各族儿女的笑脸上……
始终心系人民,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政治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边疆民族地区、宗教氛围浓厚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和主战场。能否把民生这件大事办好,事关人心向背、事关民族团结、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
“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政治!”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时时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里。
只有把根深深的扎入群众的土壤里,才能真正的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才能真正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2013年9月22日, 来自山南地区贡嘎县红星社区的顿珠、贡嘎坚参、格列等人第一次来到自治区党政大院,受邀到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家中做客。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谈意见,还与陈全国共进午餐,简单的饭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上次您在我家说要让我们来家里做客,我们以为是客气话,没想到今天真的来了,简直是做梦一样!”格列说。
为了切实了解群众的疾苦,增进同群众的感情,西藏自治区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推动党员干部通下情、接地气、听民情、解民忧。充分发挥省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每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县、1个村、1座寺庙和2-3户困难群众,每季度到联系户家中住上几天,平时保持联系,时常邀请结对群众到家中“走亲戚”,并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全区乡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联系2-3户困难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心贴心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谋致富,与广大农牧民群众连上了“亲情链”、架起了“连心桥”。活动开展以来,全区60名省军级干部与254户贫困群众结对认亲,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00余件;全区5.6万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与14万户困难群众结对认亲,筹措资金4.1亿元,为结对群众办实事好事16万余件。
4月25日14时许,自治区商务厅驻吉隆县江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正准备到百姓家里商谈房屋修建的事情。突然,震耳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