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山西建邦集團聚焦發展循環經濟

多維度挖潛綠色空間(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王雲杉

2025年11月27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11時15分,空氣濕度78.4%,PM2.5為0.34微克/立方米……日前,記者走進位於臨汾市的山西建邦集團,隻見超低排放智能化管控平台上,實時顯示著廠區綜合原料場的空氣質量。“隻需通過這個數據平台,便可追溯廠區每個排放點的排放情況。”建邦集團副總裁田琰介紹。

  在500萬噸封閉式綜合原料場,礦石堆積如山,卸料車往來穿梭。“以前,料場卸料時煙塵飛揚,很不環保。”料場工段長許林全介紹,現在,料場經過智能化改造后,可實現自動化清潔作業,場內的鷹眼能自動捕捉、監測產塵點,一旦顆粒物超過設定值,霧炮就會自動啟動,瞄准產塵點噴出細密的水霧,吸附粉塵及顆粒物,淨化空氣。

  “物料存儲、裝卸所產生的排放,是鋼鐵企業裡典型的無組織排放,其源頭分散、數量眾多、排放隨機,除了礦料裝卸,煉鐵、煉鋼、軋鋼等一系列工序均有不同程度的無組織排放情況,有的環節排放源多達上百個。要真正實現超低排放,離不開智能化、系統化的治理方式。”田琰說。

  2016年以來,建邦集團先后投資35億元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等治理工作。建設物料輸送全密閉通廊﹔對煉鋼車間進行全封閉改造,採用高效覆膜袋式工藝除塵﹔對燒結機機尾、轉爐、軋機等高溫產塵點進行“全密閉+收塵+除塵”技術升級改造……經過一系列改造,這家民營鋼鐵企業已實現“用礦不見礦、運料不見料、出鐵不見鐵”。

  推動綠色轉型,能改善環境,還能帶來經濟效益。節能減排等“標准動作”之外,建邦集團把目光投向循環經濟,多維度挖潛綠色空間。

  篩分、棒磨、磁選……在建邦集團鋼渣處理廠,一塊塊鋼渣經過一道道工序,變成了黑亮細膩的鋼粒、磁選粉。

  鋼渣,即轉爐煉鋼剩下的渣子,其中有氧化鐵等含鐵物料,一般還剩有15%—20%的鐵元素。不過,鋼渣成分不穩定,資源化利用難度大,很長一段時間只能掩埋處理。

  2017年,為進一步實現綠色轉型,建邦集團將超低排放改造與固廢資源循環利用統籌考慮,引入新一代鋼渣處理技術,持續建設、升級鋼渣處理廠。今年初,“第三代”鋼渣處理廠投用。升級后的鋼渣廠,含鐵料回收品位提升至2/3以上,可最大程度回收利用鋼渣中的鐵元素。“別小瞧這一比例,產生的效益可不小。”田琰說,生產1噸鋼約產生120公斤鋼渣,處理廠升級后,能回用其中的80公斤。

  吃干榨淨廢棄資源,不止於鋼渣。高爐煉鐵剩下的水渣經過處理用於制作水泥﹔轉爐渣經過處理制作微粉和建材﹔生產廢水經沉澱、過濾后送生產系統回用﹔對鐵、鋼、軋等系統進行改造,提高煤氣回收率……建邦集團將各工序產生的廢棄物均進行加工處理、回用生產,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2022年,建邦集團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如今的廠區滿眼都是綠色。“我們要堅持發展綠色工藝技術、打造綠色工廠,持之以恆固碳降碳,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建邦集團董事長吳曉年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7日 04 版)

(責編:任佳暉、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