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在建設更高水平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實干篤行、擔當作為(權威訪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訪司法部黨組書記、部長賀榮

本報記者 張 璁

2025年11月27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戰略部署。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全面部署。“十五五”時期,如何為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本報記者採訪了司法部黨組書記、部長賀榮。

  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記者:如何理解把握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

  賀榮:全面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全會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更高水平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作出部署安排。

  准確把握“十五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的目標。《建議》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這既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一脈相承,又同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一體貫通,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相適應,進一步凸顯了全面依法治國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彰顯了黨中央接續推進法治、厲行法治的堅定決心。

  准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原則中的法治要求。《建議》首次將“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作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強調建設法治經濟、信用經濟,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體現了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的迫切需要。將“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原則之一,強調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提出更高要求。

  准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關於法治建設的重點任務。《建議》通篇貫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專門對協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部署,並將法治建設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各領域工作中都有法治部署或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部署推進重點任務,更加突出法治的引領、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體現了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戰略考量。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大論斷,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體現,不僅內在包含了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且內涵和外延、目標和任務、理論和實踐都更加宏大高遠。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領法治中國建設的思想旗幟

  記者:中央依法治國辦設在司法部,如何認識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的重大意義和重要成果?

  賀榮:今年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正式提出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新征程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指明了前進方向。黨中央時隔5年再次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總結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面依法治國作出全面部署。

  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法治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更加彰顯。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堅定道路自信、法治自信,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深刻領悟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第一次系統提出“聚焦建設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第一次提出“更加注重法治與改革、發展、穩定相協同,更加注重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再次強調“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進一步明確了事關法治建設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體現了將法治貫穿改革、發展、穩定的迫切需要,彰顯了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必將對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

  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豐富發展的最新成果。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一系列富有原創性、標志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達到新的高度。《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2025年版)》將“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義的“第十二個堅持”,同時豐富發展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重大創新的重要論述。這些最新成果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理論品格,必須全面學習、把握和落實,切實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記者:如何一體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的部署?

  賀榮:“十五五”時期,各級司法行政機關作為法治工作部門,要深入學習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建設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加注重法治與改革、發展、穩定相協同,更加注重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強化政治擔當,實干篤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著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立足政府立法職能,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加快金融財稅、科技創新、知識產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法律法規制度供給,強化統籌協調,提高立法質效。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制定《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完善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健全規范涉企執法長效機制,持續提升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水平。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優勢,推進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制度規則,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推進社會保險、醫療保障、教育、網絡平台治理等方面法律法規制修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律師、公証、仲裁、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領域改革,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加大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貫徹落實法治宣傳教育法,制定“九五”普法規劃,在營造全社會崇尚法治、恪守規則、尊重契約、維護公正的良好環境上持續用力。

  著力維護安全穩定。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推進教育改造、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糾紛化解、法治宣傳,健全銜接聯動機制,提升刑罰執行質效,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協同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商事調解和司法調解等作用,在綜治中心統籌下,立足職能抓好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發揮好司法所在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基層依法治理中的作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著力促進高水平開放。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建設,在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質效,健全國際商事調解、仲裁等機制,培育國際一流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院校教育培養機制,加強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更好維護國家利益。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7日 03 版)

(責編:任佳暉、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