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我身邊越來越多同學主動學中文”

本報記者 曹師韻

2025年11月27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當記者走進中文課堂時,印度尼西亞阿拉扎大學孔子學院的志願教師陳銳思正為學生們介紹中國地理概況——每提到一個地名,便結合相關中文詞匯,細致講解其發音與詞語用法。學生們積極提問,認真跟讀。

  這節生動的中文課在位於雅加達的“中國空間”內進行。“中國空間”由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支持建設,現場融合書法、瓷器、臉譜等傳統元素,有高鐵、衛星、船舶等模型,還有中國哲學、中醫、武術等圖書,成為當地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重要平台。

  陳銳思介紹,一年多來,“中國空間”已成功舉辦多期中文培訓課程,吸引眾多當地學員參加。“現在印尼學中文的人越來越多,中文在這裡非常受歡迎!”

  “我身邊越來越多同學主動學中文,大家都想多了解中國。”參加過第二期課程的學生西吉特表示,他計劃將來參加漢語水平考試,去中國攻讀碩士學位。

  近年來,“中文熱”在印尼持續升溫,越來越多印尼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有了更多接觸中文、體驗中國文化的機會,並逐漸喜歡上了中國文化。

  印尼阿拉扎大學中文系主任、孔子學院外方院長菲力表示:“兩國經貿往來越來越緊密,學習中文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數據顯示,目前印尼全國約有30所高等院校開設中文專業,中文培訓機構和補習班不斷涌現,私立學校也開始引入中文課程。印尼中文教學的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中文培訓班如今已遍及印尼全國的20多個省。

  今年5月,印尼境內的8所孔子學院和1所孔子課堂聯合成立了印尼孔子學院交流論壇。印尼伽內什師范大學副校長格德表示,論壇將有助於拓展中文教學學術交流網絡,推動師生互動及聯合研究,進一步促進中文教育合作與發展。

  在印尼中爪哇省梭羅市的三一一大學,一場別開生面的中企模擬招聘會正在進行。老師扮演招聘官,用中文詳細介紹了“一家中企”的職位要求、招聘流程及求職技巧。學生扮演應聘者,用中文介紹自己,並回答招聘官提出的問題。教室裡氣氛緊張又充滿期待。“通過面試”的學生吉薩(中文名吳彩虹)興奮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用中文‘找工作’。希望我能進一步學好中文,將來真正有機會去中企工作。”

  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將“中文+職業”教育模式作為重點發展方向。目前,學院已支持三一一大學設立“工業工程與商務漢語”和“中文與中國文化”兩個本科中文專業,推動“中文+職業”教學體系和專門用途中文人才的培養。去年7月至12月,學院為華電(印尼)玻雅發電公司印尼籍員工提供了涵蓋化學、電氣、燃運等6個崗位的職業中文培訓。學院還與中國企業洽談定制化人才培養計劃,探索企業定制中文教育新模式。去年5月,學院還翻譯了《磷酸鋰行業標准(印尼語)》,為工業領域標准建設及相關中文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還與印尼西華大學合作開辦‘3+2’專升本和‘2+2’雙學位中文人才培養項目,幫助印尼學生赴華留學。”三一一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樊潔說,“目前,該項目已為印尼的雅萬高鐵、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及發電企業等培養了各類中文人才。”

  印尼各地孔子學院每年都舉辦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讓更多印尼民眾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今年2月,萬隆瑪拉拿達基督教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了“瑪大·中國電影周”活動,以慶祝中印尼建交75周年及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康振國表示,電影周讓兩國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印尼建交歷史,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中國現代電影藝術的發展。

  成立15年來,阿拉扎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了300多場文化體驗活動。“學生們在欣賞到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增進了對兩國文化的理解和喜愛。”阿拉扎大學校長亞瑟普表示。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文化參贊王思平表示,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印尼近年來中文教育需求持續增長。孔子學院在推動兩國教育合作、培養雙語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孔子學院加強與印尼各界合作,結合當地需求,持續推廣特色中文教育,讓印尼民眾感知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兩國關系長遠發展夯實了民意基礎。”王思平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7日 02 版)

(責編:任佳暉、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