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中外媒體嘉賓在雲南昆明海埂體育訓練基地體驗相關設備。 |
![]() |
中外媒體嘉賓在雲南大理體驗當地非遺項目。 |
![]() |
中外媒體嘉賓在雲南大理祥雲縣沙龍鎮鮮花基地參觀採訪。 |
堅持創新驅動 推進開放合作
湖北省武漢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 何建新
湖北省武漢市著力推動“三個優勢轉化”,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武漢所能服務國家所需。2024年,全市經濟總量突破2.1萬億元,同比增長5.2%。
堅持創新驅動,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依托92所高校、14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100多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和1.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武漢全力建設科技創新高地,推動光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集群出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合力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合作生態。
不斷推進開放合作,提升樞紐輻射力。中歐班列(武漢)運輸線路輻射40個國家,武漢港航線通達1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功能持續放大。2025年上半年完成集貨1.9萬噸,外貿增速達22.3%。
厚植生態人文底蘊,城市美譽度顯著提升。武漢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微笑天使”江豚成為城市生態名片,145處革命遺存遍布三鎮,近期成功舉辦2025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等活動,城市魅力不斷彰顯。
面向未來,武漢將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推動模式創新 滿足民生所需
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 陳宙翔
雲南建投以絲路精神為依托,深化合作促發展。聚力深化產能合作,投資建設運營的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成為老撾工業化示范區、國際產能合作承載區、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先行示范區、“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區。聚力推進互聯互通,中老高速萬象至萬榮段建成通車,結束了老撾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聚力推動精益建造,累計在21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300余個國際工程,榮獲8項境外魯班獎。
集團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激活發展強引擎。著力推動模式創新,構建了“投資開發、科研設計、工程建設、項目運營”境外業務發展格局。著力推動供應鏈創新,物流業務涉及2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助力雲南茶葉、咖啡香飄世界。著力推動標准化合作,投資成立老撾國家級工程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推動中國規則、技術、標准“走出去”。
集團以屬地生根為路徑,架起友誼連心橋。全力推進屬地管理,承辦境外商務代表處4個,注冊境外機構25個,海外項目員工本地化率超過80%。全力解決民生所需,累計實施援外項目37個、“小而美”項目29個,用行動傳遞溫暖,實實在在提升當地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增進相互理解 共創美好明天
摩洛哥新聞報媒體集團總經理 哈立德·阿爾巴爾哈利
當前,國際挑戰和世界格局正在經歷變化。戰爭、沖突與經濟危機並存﹔氣候變化危機日益加劇﹔核威脅不斷增長﹔國際准則與機構被公然削弱﹔個別國家野蠻地獨斷專行,做出威脅世界和平的決定。我認為,我們應當創造一個以人為本的世界,同時也應堅持和平價值觀,將資源用於教育、醫療保健以及社會福祉等方面,此外還應該努力創造條件,讓每個人無論性別、膚色等因素,都能有和平與繁榮的生活。
非洲大陸有著巨大的機遇。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都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阿爾及利亞於2018年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正在當地開展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摩洛哥於2017年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根據2024年的統計數據,中國是摩洛哥的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在摩洛哥,中國企業已投入超過100億美元用於電動汽車電池制造,並在可再生能源和汽車零部件領域投入了相當規模的資金。
感謝人民日報社此次在雲南昆明舉辦以“共擔媒體責任 推動文明互鑒”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感謝中國,讓來自各國的媒體人士、政經界人士能夠彼此對話,增進相互理解,讓我們更加了解彼此,為后代共創更美好的明天。
追求過硬品質 激發共贏活力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軼鵬
伊利深耕國際化布局10余年,逐步打造出一條連接產銷、貫通中外的發展之路。目前,集團在全球擁有15個研發創新中心、81個生產基地,全球合作伙伴覆蓋39個國家的2000多家頭部企業。
以過硬品質,筑牢信任根基。在國內,集團建立了食品安全標准,隻有完全達到內控線要求的產品,才能走出工廠、走向市場。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集團將這套高標准貫穿於原料採購、生產加工、物流配送的全流程。
以本土化運營,激發共贏活力。在人才本土化方面,目前海外子公司的本地員工佔比超過90%﹔在產品本土化方面,伊利深入調研當地消費習慣與口味偏好,量身定制豐富多樣的產品﹔在供應鏈本土化方面,優先與當地供應商合作,海外子公司的本地化採購佔比超70%。
以開放姿態,講好合作故事。近年來,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已累計舉辦各類國際交流活動30余次,吸引多家海外媒體的記者實地探訪,直觀展示中國乳業的發展理念和技術水平。海外工廠同樣堅持開放透明,伊利印尼工廠面向周邊中小學、企事業單位免費開放參觀、開展研學活動,每年接待訪客眾多。
拓展國際市場 夯實品質根基
陝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高亞蘭
西鳳集團秉承“以酒為媒、以文化為橋”理念,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在品質管控方面,集團建立了覆蓋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質量管理體系,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可溯源管理。通過“1+N”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取得了7項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在國際市場拓展方面,集團堅持市場化、本地化策略,針對不同區域市場的消費習慣和文化特點研發產品。目前已在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地區構建銷售網絡,在18個國家和地區成功注冊商標,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完善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在文化傳播方面,西鳳酒通過組織秦腔、華陰老腔等傳統藝術展演,推動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同時依托西鳳老街項目,持續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現已獲得多項國際質量認証,並在國際賽事中屢獲殊榮。
圍繞數智化與綠色轉型,集團建成10萬噸級數字化、智能化工廠,通過設立七大關卡、55道防線等嚴格質量控制措施,確保產品品質。同時,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制造環節,依托先進科技實施節能減排,實現集約化生產。
西鳳集團將繼續堅持守正創新,深化國際合作,推動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互鑒與經貿合作。
擦亮旅游名片 展現巴蜀魅力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委書記 魏 柯
作為“古蜀三都”之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深入推進文商旅體融合發展,以“香城寶地·古蜀新都”品牌為統領,加快打造錦繡沸騰游、古蜀文化游、影視演藝游、潮玩運動游4張名片,吸引國內外賓客前來游覽。
IP聯動,擦亮錦繡沸騰游名片。以蜀錦蜀繡、大熊貓等特色IP為紐帶,建成絲綢主題博物館,蜀錦蜀繡產品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佔地6000畝的天府沸騰小鎮年吸引游客逾600萬人次。
傳承創新,擦亮古蜀文化游名片。依托寶光寺、桂湖等人文資源,面向全球華語文壇設立“楊升庵文學獎”,成立“升庵文化城市聯盟”,促進文化交流合作。
品牌賦能,擦亮影視演藝游名片。作為眾多經典影視作品的取景地,聯合四川電視台打造金熊貓國際電影節超高清影視基地,依托時光520文創公園舉辦2024絲綢之路國際時裝周等60余場國內外大型活動,發揮四川音樂學院優勢促進中外藝術交流。
辦賽營城,擦亮潮玩運動游名片。打造足球、旱雪、冰壺等運動場景,尖鋒旱雪場承接相關運動員的備賽訓練,成都蓉城足球俱樂部、世界斯諾克學院西南分院等相繼落戶,高質量承辦大運會水球和世運會輪滑、棒壘球等賽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風採、巴蜀魅力。
優化金融服務 共建創新生態
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行長 李南青
文明互鑒,重在行動。中國在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實踐,可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參考。微眾銀行通過科技創新讓更多客戶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務,努力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與滿意度。
10年多來,微眾銀行打造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核心系統,實現軟硬件自主可控,累計申請專利超過4100件﹔在一系列突破性科技創新基礎上,成功推出數字化金融產品,累計服務超4.3億個人客戶。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數字科技已成為促進跨區域協同創新、共建共享發展成果的紐帶,微眾銀行積極響應並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
2024年6月,微眾銀行獲准在香港設立微眾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實踐成果,微眾科技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數字金融和數字基建解決方案,提升其金融科技能力與數字化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微眾科技已與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未來,微眾銀行將繼續推進科技創新、深化國際合作,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機遇,共建跨區域創新生態,拓展共贏發展空間,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多力量。
搭建交流橋梁 促進互聯互通
巴西《聖保羅頁報》助理總編輯 利維婭·瑪拉
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但經貿往來並非兩國間唯一的聯系,我們深知溝通交流是跨越距離和搭建橋梁的最佳方式。巴西的華裔群體約有30萬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聖保羅,為了讓巴西讀者及時全面了解中國在經濟、政治、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發展情況,《聖保羅頁報》兩年前在北京設立了常駐記者站。我們始終堅持嚴謹的編輯方針,秉持著獨立和多元化的新聞原則,為讀者帶來關於中國的相關信息。
我們密切關注並持續報道關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進展,它不僅關系到投資、貿易,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各國之間的互聯互通。我們看到有更多國家和地區加入這一倡議,反映了大家的需求和變化,証明通過合作可以將不同國家和地區連接起來。
當今世界面臨很多壓力和挑戰,我們相信中國經驗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是值得學習的榜樣,無論是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動力,還是科技發展取得的長足進步,以及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先優勢,中國都為巴西帶來了非常多的啟示。
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性議題,我們需要共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造福全人類。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深度交流必不可少,像這次論壇這樣的平台就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在溝通中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6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